鼙字解释「鼙」康熙字典

鼙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鼙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部迷切【集韻】駢迷切,音崥。【說文】騎鼓也。【釋名】鼙,禆也。禆助鼓節也。【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】旅帥執鼙。【又】中冬敎大閱,中軍以鼙令鼓。【呂氏春秋】帝嚳令人作鼓鼙之樂。
【晉書·樂志】有鼙舞。【曹植·鼙舞詩序】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堅,能鼙舞。
與琵通。【搜神記】琵琶作鼙婆。
「鼙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五】【鼓】
騎鼓也。从鼓卑聲。部迷切
(鼙)騎也。戴先生曰。儀禮有朔鼙、應鼙。鼙者小。與大爲節。魯薛之圖。圜者擊鼙。方者擊。後世不別設鼙。以擊側當之。作堂下之樂。先擊朔鼙。應鼙應之。朔者、始也。所以引樂。故又謂之。之言引也。朔鼙在西。置北。應鼙在東。置南。東方諸縣西鄉。西方諸縣東鄉故也。按大司馬云。師帥執提。旅帥執鼙。大鄭曰。提謂馬上。有曲木提持立馬髦上者。然則騎謂提、非謂鼙也。許與大鄭異。从。卑聲。部迷切。十六部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鼙是什么意思 鼙的解释 鼙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