鴽字解释「鴽」康熙字典

鴽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鴽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廣韻】人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人余切,音如。鴿也。【爾雅·釋鳥】鴽,鴾母。【郭註】䳺也。靑州人呼曰鴾母。【禮·月令】田䑕化爲鴽。
【內則】鴽釀之蓼。【註】鴽不爲羹,惟蒸煑切蓼。【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】以雉兔鶉鴽。【正字通】田䑕化爲鴽。鴽卽鶉也。十二支神,子水位,䑕屬,水午伏乃鶉火之次,豈可移易。蓋三月大辰,當出火,故田䑕至建辰月化爲鴽。八月辰伏,九月當納火,而鴽於建酉月爲䑕者,辰巳伏也。子午隂陽之極,神交爲變化如此,餘可類推。
「鴽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{连*鴽@@?*连}【卷四】【隹】
牟母也。从隹奴聲。鴑,?或从鳥。人諸切
(?)牟母也。毋音無。鉉作母,誤。釋鳥:鴽,牟毋。鄭注公食大夫禮、月令皆作鴽,母無也。母與牟,無與毋皆音同也。今二注舛譌。蔡邕月令章句:鴽爲鶉䳺之屬。時則訓注云:鴽,鶉也。李巡云:鴽䳺一名鴾毋。郭云:鴽,䳺也。按内則、爾雅皆鶉、鴽竝舉,則不可云?卽鶉也。从隹奴聲。人諸切。五部按經典皆从如聲。
(鴑)?或从鳥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鴽是什么意思 鴽的解释 鴽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