髳字解释「髳」康熙字典

髳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髳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廣韻】莫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迷浮切,音謀。【說文】與同。【書·牧誓】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。【傳】八國皆屬文王者,髳微在巴蜀。【詩·小雅·角弓疏】髳,髦音義同。詳髦字註。
【集韻】謨袍切,音毛。義同。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莫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謨蓬切,音蒙。【爾雅·釋詁】覭髳,茀離也。【註】謂草木叢茸翳薈。
叶蒙晡切,音模。【柳宗元·劒門銘】界山爲門,環于蜀都,叢險積貨,混幷羌髳。
「髳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{连*髳@@?*连} 【卷九】【髟】
髮至眉也。从髟敄聲。《詩》曰:“紞彼兩。” 
髳,或省。漢令有髳長。亡牢切
()髮至眉也。庸風:髧彼兩髦。傳曰:髧兩髦之皃,髦者,髮至眉。子事父母之飾。許所本也。內則拂髦注云,髦用髮爲之,象幼時鬌。其制未聞。旣夕禮曰:旣殯,主人脱髦。注云:兒生三月,翦髮爲鬌。男角女羈,否則男左女右。長大猶爲之飾,存之謂之髦,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,至此屍柩不見。䘮無飾。可以去之。髦之形象未聞,玉藻,親不髦。注云:去爲子之飾。按鄭旣言之用而云:其制未聞者,謂其狀不可詳也。毛云:髮至眉,葢以髮兩綹下垂至眉。像嬰兒夾冈之角髮下垂,父母在,不失其嬰兒之素也。依禮經曰脫,依內則注曰拂。髦振去塵箸之。是假他髮爲之。許引毛詩作,今則詩禮皆作髦。或由音近假借。與髦義古畫然不同。从髟敄聲。亡牢切。古音在三部。廣韵莫浮切。詩曰:紞彼兩。今詩紞作髧。釋文云:本又作。按紞,冕冠塞耳者。葢似之也。
(髳)或省。漢令有髳長。髳卽字。而羌髳字衹从矛。牧誓。庸蜀羌髳微盧彭濮。小雅,如蠻如髦。傳曰:蠻,南蠻也。髦,夷髦也。箋云:髦,西夷別名。按詩髦卽書髳,髳長見漢令。葢如趙佗自偁蠻夷大長,亦謂其酋豪也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髳是什么意思 髳的解释 髳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