髁字解释「髁」康熙字典

髁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髁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苦臥切,音課。【說文】髀骨也。【博雅】臎髁,也。【廣韻】膝骨。
【集韻】苦果切,音顆。
苦禾切,音科。義同。
【集韻】苦瓦切,音跨。【莊子·天下篇】謑髁無任。【釋文】謑髁,不正貌。王云:猶謹刻也。【韻會】髁,今作骻。
【集韻】苦會切,音檜。義同。或作。
「髁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四】【骨】
髀骨也。从骨果聲。苦臥切
(髁)髀骨也。髀骨猶言股骨也。醫經亦謂之股骨。沈氏彤釋骨云。腰䯊骨旁臨兩股者曰堅骨、曰大骨、曰髂。一身之伸屈司焉。故通曰機關。關之旁曰髀樞、亦曰樞機者、髀骨之入樞者也。在膝以上者曰髀骨、曰股骨。其直者曰楗。其斜上俠髖者則所謂機也。按髀之上曰髖卽俗所謂髂也。髁者、髀與髖相按之處。人之所以能立、能行、能有力者皆在於是。故醫經謂之機。骨空論曰俠髖曰機是也。醫經曰腰髁骨者、其字當作䯊。卽髂字。不當作髁。文注引埤蒼曰。髂、腰骨也。从骨。果聲。苦臥切。十七部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髁是什么意思 髁的解释 髁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