謨字解释「謨」康熙字典

謨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謨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〔古文〕譕【唐韻】【正韻】莫胡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蒙晡切,音模。【說文】議謀也。【徐曰】慮一事畫一計爲謀,汎議將定其謀曰謨。【虞書】有《大禹謨》,《臯陶謨》。【傳】謨,謀也。大禹謀九功,臯陶謀九德。【詩·大雅】訏謨定命。【周禮·秋官·大行人】夏宗以天下之謨。
【爾雅·釋詁】僞也。【註】謀而不忠。
無也。【南唐書·黨與傳】越人謨信,未可速攻。【註】謨信,無信也。閩人語音。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莫故切,模去聲。【前漢·敘傳】漢之宗廟,叔孫是謨。革自孝元,諸儒變度。謨,音慕。
【集韻】【類篇】末各切,音莫。亦謨也。【前漢·班固·幽通賦】謨先聖之大繇。師古讀。
叶滿補切,音姥。見【蔡邕·胡廣銘】。 【集韻】或作謩。
「謨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三】【言】
議謀也。从言莫聲。《虞書》曰:“咎繇謨。”,古文謨从口。莫胡切〖注〗、譕,亦古文謨。
(謨)議謀也。釋詁曰。謨、謀也。許於雙聲釋爲議謀。詩巧言假莫爲謨。从言。莫聲。莫胡切。五部。虞書曰。曰當作有。咎繇謨。謂自曰若稽古咎繇、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。
()古文謨。从口。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。上文言咎繇謨者、孔安國以隷寫之作謨也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謨是什么意思 謨的解释 謨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