諼字解释「諼」康熙字典

諼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諼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况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許元切,音暄。【說文】詐也。【廣韻】欺也。【公羊傳·文三年】此伐楚也,其言救江何,爲諼也。【前漢·息夫躬傳】虛造詐諼之策。
【爾雅·釋訓】忘也。【詩·衞風】終不可諼兮。【大學】引《詩》作諠。
草名。【詩·衞風】焉得諼草,言樹之背。【傳】諼草,合歡,食之令人忘憂者。【釋文】諼,本又作萱。【說文】作藼。或作蕿。亦作諠。【謝惠連·西陵遇風詩】無萱將如何。【註】諠草,忘憂也。萱、喧通。
【廣韻】况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火遠切【正韻】况遠切,暄上聲。義同。
「諼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三】【言】
《說文解字》
詐也。从言爰聲。況袁切 《說文解字注》
(諼)詐也。公羊傳:此伐楚也。其言救江何,爲諼也。何曰:諼,詐也。息夫躳傳:虚造詐諼之策。按師古注云:諼,詐辭也。辭當是䛐。此葢小顏所據說文作詐䛐也,淺人刪䛐耳。衞風:終不可諼兮。傳曰:諼,忘也。此諼葢藼之假借。藼本令人忘憂之艸,引伸之凡忘皆曰藼。伯兮詩作諼艸,淇奥詩作不可諼,皆假借也。許偁安得藼艸,葢三家詩也。从言爰聲。況袁切。十四部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諼是什么意思 諼的解释 諼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