袴字解释「袴」康熙字典

袴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袴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〔古文〕絝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苦故切,音庫。【急就篇註】脛衣也。【釋名】袴,跨。兩股各跨別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大袴謂之倒頓。【郭註】今雹袴也。小袴謂之䘨。【郭註】今袴也。【又】齊魯之閒謂之䙭,或謂之櫳,關西謂之袴。【禮·內則】衣不帛襦袴。【王充·論衡】趙武藏于袴中。
袴褶。【吳志·裴松之註】呂範釋韝著袴褶,執鞭詣闕下。【晉書·輿服志】袴褶之制,未詳所起。 【韻會】《馬韻》通㡁,《禡韻》通胯。【正字通】兩股閒曰胯。通作跨。袴自是脛衣,必謂胯與袴同,無此事理。
「袴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{连*袴@@絝*连} 【卷十三】【糸】
脛衣也。从糸夸聲。苦故切
(絝)脛衣也。今所謂套袴也,左右各一,分衣㒳脛,古之所謂絝,亦謂之褰,亦謂之襗,見衣部。若今之滿當袴,則古謂之㡓,亦謂之幒,見巾部。此名之宜别者也。从糸夸聲。苦故切。五部。按此字疑當同胯作絝,今皆作袴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袴是什么意思 袴的解释 袴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