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工具

『纰』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解释

【未集中 • 糸】纰 ·康熙筆画:10 ·部外筆画:4

【廣韻】房脂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頻脂切,音毗。【爾雅·釋言】紕,飾也。【詩·鄘風】素絲紕之。【箋】素絲爲縷,以縫紕旌旗之旒縿。
【集韻】平祕切,音備。【正韻】毗意切,音避。義同。
【集韻】賔彌切,音。【正韻】蒲糜切,音皮。緣也。【禮·玉藻】縞冠素紕。【註】緣邊也。
【廣韻】符支切【集韻】頻彌切,音陴。義同。
【廣韻】匹夷切【集韻】篇夷切,音批。【禮·大傳】五者一物紕繆。【註】紕繆,猶錯也。
【玉篇】紕,纇也。
【廣韻】繒欲壞也。
【增韻】繒疏也。
【集韻】蒲眠切,音蹁。【說文】紕,氐人也。
【集韻】補履切,音比。義同。
【廣韻】昌里切,音齒。績苧一紕。出《新字林》。 【集韻】或作。

「纰」说文解字
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纰”字头,请参考“紕”字:) 【卷十三】【糸】
氐人𦇧也。讀若《禹貢》玭珠。从糸比聲。卑履切
氐人𦇧也。氐人所織毛布也。周書伊尹爲四方獻令。正西以紕罽爲獻。後漢西南夷傳。冄駹夷能作毞毲。毞卽紕也。華陽國志同。禮記用紕爲紕繆字。从糸。毛似糸。故从糸。比聲。讀若禹貢玭珠。卑履切。十五部。亦平聲。玭珠見玉部注。
最近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