綮字解释「綮」康熙字典

綮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綮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廣韻】康里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遣里切【正韻】祛禮切,音啓。【說文】㨖繒也。一曰徽幟信也,有齒。【玉篇】戟衣也。【廣韻】戟支。
【集韻】詰定切,音罄。肯綮,肋肉結處也。【莊子·養生主】技經肯綮之未嘗。
【集韻】棄挺切,音謦。壹計切,音翳。義同。
「綮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十三】【糸】
㨖繒也。一曰幑幟,信也,有齒。从糸聲。康礼切
(綮)致繒也。致、送詣也。凡細膩曰致。今之緻字也。漢人多用致、不作緻。致繒曰綮。未聞其證。一曰幑識信也。有齒。各本識作幟。俗字也。今正。巾部曰。幑者、幑識也。幑識信葢謂棨?。棨綮通用也。漢匈奴傳曰。棨?十。師古曰。棨?、有衣之?也。以赤黑繒爲之。古今注曰。棨?、殳之遺象。以木爲之。後世滋僞。無復典㓝。以赤紬韜之。亦謂之紬?。亦謂之棨?。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。按用赤黑繒、故曰綮。其用同幑識、故曰幑識信。从糸。啟省聲。各本作聲。不成字。按木部棨下曰啟省聲。則此亦當云啟省聲。今依韵會正。康禮切。十五部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綮是什么意思 綮的解释 綮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