瞂字解释「瞂」康熙字典

瞂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瞂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扶發切,音伐。【說文】盾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自關而東謂之干,或謂之瞂。關西謂之盾。【汲冢周書】請令以鮫瞂利劒爲獻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植鎩懸瞂,用戒不虞。
通作伐。【詩·秦風】蒙伐有苑。【註】伐,中干也。盾之別名。【玉篇】引《詩》作瞂。 【說文】从盾犮聲。俗作〈盾叐〉,非。
「瞂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四】【盾】
盾也。从盾犮聲。扶發切
(瞂)盾也。秦風。蒙伐有苑。毛曰。伐、中干也。周禮司兵。掌五盾。鄭曰。五盾、干櫓之屬。其名未盡聞也。按木部及韋昭曰。大楯曰櫓。則中干次之。盾之大小略見於釋名。毛云中干、析言之。方言及許統言之。方言曰。盾、自關而東謂之。或謂之干。關西謂之盾。作者、或體也。作伐者、假借字。蘇秦傳作㕹。从盾。犮聲。扶發切。十五部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瞂是什么意思 瞂的解释 瞂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