淖字解释「淖」康熙字典

淖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淖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奴敎切,音鬧。【說文】泥也。【左傳·成十六年】有淖於前,乃皆左右相違於淖。
【字林】濡甚曰淖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堅冰淖溺。
水名。【山海經】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,日月所入。有三澤,名曰三淖。
姓。【路史】楚淖國先爲淖氏。
【集韻】直敎切,音棹。和也。【儀禮·士虞禮】嘉薦普淖。【註】普,大。淖,和也。德能大和,乃有黍稷。
尺約切,音綽。與繛綽同。【說文】也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淖約如處子。【註】淖約,柔弱貌。
「淖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十一】【水】
泥也。从水卓聲。奴教切
(淖)泥也。左傳曰。有淖於前。乃皆左右相違於淖。杜注同。倉頡篇云。深泥也。字林云。濡甚曰淖。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爲之。故淖引伸之義訓和。儀禮。嘉薦暜淖。注曰。暜淖、黍稷也。暜、大。淖、和也。德能大和。乃有黍稷也。劉瓛述張禹之義曰。仲者、中也。尼者、和也。言孔子有中和之德。故曰仲尼。葢漢人尼與泥通用。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。又按許泥爲水名。不箸塗泥之解。於此補見。是與深同例也。魏晉以後。泥淖字作埿。从水。卓聲。奴敎切。二部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淖是什么意思 淖的解释 淖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