淈字解释「淈」康熙字典

淈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淈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古忽切,音骨。【說文】濁也。一曰滒泥。【楚辭·漁父】淈其泥而揚其波。
亂也。【張衡·應閒】涉冬則淈泥,而潛蟠避害。
盡也。【荀子·宥坐篇】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。
與汨同。【爾雅·釋詁】淈,治也。【註】淈,書序作汨。
【廣雅】淈淈,決流也。【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潏潏淈淈。
【蒼頡篇】淈,水通貌。【郭璞·江賦】潛演之所汨淈。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胡骨切,音搰。
【廣韻】下沒切【集韻】下扢切,音扢。義同。
【集韻】呼骨切,音忽。與淴同。水貌。
「淈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十一】【水】
濁也。从水屈聲。一曰滒泥。一曰水出皃。古忽切
(淈)濁也。今人汨亂字當作此。按洪範汩陳其五行。某氏曰。汩、亂也。書序汩作。汨、治也。屈賦汩鴻。謂治洪水。治亂正一義。卽釋詁之淈、治也。某氏注爾雅引詩淈此羣醜。其勿反。从水。聲。古忽切。十五部。一曰滒泥。多汁成泥。一曰水出皃。上林賦。潏潏淈淈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涿
  • 淈是什么意思 淈的解释 淈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