斁字解释「斁」康熙字典

斁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斁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【廣韻】羊益切【集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夷益切,音亦。【說文】解也,厭也。【書·太甲】朕承王之休無斁。【傳】我承王之美無厭。【詩·周南】服之無斁。【箋】乃能整治之,無厭倦。
【說文】一曰終也。
【小爾雅】明也。
【廣韻】當故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都故切,音妒。同殬。敗也。【書·洪範】彞倫攸斁。【傳】斁,敗也。【釋文】多路反。【說文】引洪範作殬。【詩·大雅】耗斁下土。【箋】斁,敗也。【釋文】《說文》字林皆作殬。
【前漢·薛宣傳】不得其人,則大職墮斁。【註】斁,丁固反。壞也。
【集韻】同都切,音徒。塗也。周書,斁丹雘。◎按今書梓材,惟其塗塈茨,又惟其塗丹雘。疏於二文皆言斁卽古塗字。則塗本有作斁者,而《說文》引書作。書古文訓亦作。蓋譌爲斁也。
【集韻】徒故切,音度。義同。
【韻補】叶弋灼切。【枚乗·七發】誠不必悔,決絕以諾。高歌唱,萬歲無斁。
「斁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三】【攴】
解也。从攴睪聲。《詩》云:“服之無斁。”斁,猒也。一曰終也。羊益切
(斁)解也。此與釋音義同。後人區別之。从攴。〾聲。羊益切。古音在五部。詩曰。服之無斁。周南文。斁、厭也。見釋詁、毛傳。按此三字釋所引詩之斁。以別於上文解訓。此全書之一例也。厭同猒。飽也。經典亦假射爲斁。一曰終也。此別一義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斁是什么意思 斁的解释 斁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