嗌字解释「嗌」康熙字典

嗌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嗌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伊昔切,音益。【說文】咽也。【穀梁傳·昭十九年】歠飦粥嗌,不容粒。【註】嗌,喉也。【楚辭·大招】四酎幷孰,不歰嗌只。【史記·倉公傳】飮食下嗌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終日號而嗌不嗄。
【集韻】乙革切,音戹。義同。【莊子·大宗師】屈服者,其嗌言若哇。【釋文】嗌,郭音厄。
【集韻】乙角切,音渥。笑也。【韓詩外傳】疾笑嗌嗌,威儀固陋。
【集韻】烏懈切,音隘。【揚子·方言】嗌,噎也。秦晉或曰嗌,又曰噎。【註】皆謂咽痛。
【集韻】壹計切,音翳。與齸同。江東名咽爲齸。
「嗌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二】【口】
咽也。从口益聲。籒文嗌上象口,下象頸脈理也。伊昔切〖注〗《玉篇》,籒文嗌。又䒣,同苒。草盛貌。
(嗌)咽也。嗌者,扼也。扼要之處也。咽、嗌雙聲。漢書:昌邑王嗌痛。《爾雅》注云:江東名咽爲嗌。从口益聲。伊昔切。十六部。
()籒文嗌,上象口,下象頸脈理也。此象形字,與亢略同。漢百官公表曰:作朕虞。劭曰:,伯益也。師古日:,古益字也。按此假借。籒文嗌爲益。如九歌假借古文番爲播也。趙宋時古文尙書益作,此本諸漢表耳。○又按凡言項領頸亢胡者,自外言之。言嚨㗋噲呑咽嗌者,自内言之。故皆从口,自口而入也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嗌是什么意思 嗌的解释 嗌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