僮字解释「僮」康熙字典

僮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「僮」是什么意思(康熙字典)
【唐韻】徒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徒東切,音同。【說文】未冠也。
【前漢·衞靑傳註】僮者,婢妾之總稱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卓王孫家僮八百人。【前漢·張安世傳】僮七百人,皆有手技。【玉篇】僮幼迷荒者。【詩·鄭風】狂僮之狂也且。【傳】狂行僮昏所化也。【廣雅】僮,癡也。今爲童。
無知貌。【揚子·太玄經】物僮然未有知。
竦敬貌。【詩·召南】被之僮僮,夙夜在公。
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徐,僮,取慮三縣名,屬臨淮郡。
姓。漢交趾刺史僮尹。【鄭樵·族略】卽童姓。或从人,以別其族。 【韻會】《說文》童,孥也。僮,幼也。今以僮幼字作童,童僕字作僮,相承失也。
「僮」是什么意思(说文解字)
【卷八】【人】
未冠也。从人童聲。徒紅切
(僮)未冠也。䇂部曰。男有辠曰奴。奴曰童。按說文僮童之訓與後人所用正相反。如穜種二篆之比。今經傳僮子字皆作童子。非古也。襍記注曰。童、未成人之稱。學記注曰。成童、十五以上。引伸爲僮蒙。玉篇引詩。狂僮之狂也且。傳曰。狂行、僮昏所化也。廣雅曰。僮、癡也。若召南僮僮、竦敬也。則又如愚之義也。从人。童聲。徒紅切。九部。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
  • 僮是什么意思 僮的解释 僮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