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工具

『肄』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解释

【未集中 • 聿】肄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7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羊至切【正韻】以智切,音易。【廣韻】習也。【左傳·文四年】臣以爲肄業及之也。【禮·檀弓】君命,大夫與士肄。【註】肄,習也。君有命,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。
勞也。【詩·衞風】有洸有潰,旣詒我肄。【傳】肄,勞也。
【小雅】正大夫離居,莫知我肄。
【廣韻】嫩條也。【博雅】肄,枿也。【詩·周南】遵彼汝墳,伐其條肄。【傳】肄,餘也。斬而復生曰肄。【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】晉國不恤宗周之闕,而夏肄是屏。【註】夏肄杞也。肄,餘也,是斬而復生之餘也。
水名。【山海經】肄水,出臨晉西南,而東南注海。【註】按卽溱水也。或作肄水。
與肆通。【禮·玉藻·肆束及帶註】肆讀爲肄。肄,餘也。

「肄」说文解字
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肄”字头,请参考“𢄥”字:)【卷三】【𦘒】
《說文解字》
習也。从𦘒㣇聲。𨽼,籒文𢄥。肄,篆文𢄥。羊至切 《說文解字注》
(𢄥)習也。从𦘒。㣇聲。羊至切。十五部。
(𧲁)籒文𢑩。此依小徐。右從𦘒,左從籒文㣇也。
(肄)篆文𢑩。按此條先以古文,亦上部之例也。必先古文者,古文從𦘒,篆不從𦘒也。各本篆文右從𦘒,則何不以篆文居首哉。肆從隶而隷作肆。肄亦同也。類篇不誤。今正。𠤕,古文矢字。𠤗、疑二字從之。此亦從𠤕聲也。
最近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