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工具

『稗』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解释

【午集下 • 禾】稗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8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傍卦切,音。【說文】禾別也。【徐曰】似禾而別也。稊稗也。【廣韻】草似穀而實細。【孟子】苟爲不熟,不如荑稗。【後漢·光武紀】建武三十一年,留雨穀,形如稗實。【註】稗,草之似穀者。【六書故】稗,葉純似稻,節閒無毛,實似蕡,害稼。【正字通】有水稗旱稗二種。【韻會】一曰生水中。【謝靈運詩】蒲稗相因依。
細也。【前漢·藝文志】小說謂之稗說。
稗官。【師古註】小官也。【唐書·陸贄傳】算稗販之緡。稗,謂小販之民。

「稗」说文解字

【卷七】【禾】
禾別也。从禾卑聲。琅邪有稗縣。㫄卦切
(稗)禾別也。謂禾類而別於禾也。孟子曰。苟爲不孰。不如荑稗。左傳云。用秕稗也。杜云。稗、草之似穀者。稗有米似禾。可食。故亦種之。如淳曰。細米爲稗。故小說謂之稗官。小販謂之稗販。从禾。卑聲。旁卦切。十六部。琅邪有稗縣。地理志琅邪郡椑縣。郡國志無。後漢省也。椑當是本作稗。莽曰識命。葢惡其名而易之。今山東沂州府莒州州南有稗縣故城。或曰本春秋時向國。隱公二年莒人入向是也。
最近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