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工具

『狸』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解释

【巳集下 • 犬】狸 ·康熙筆画:11 ·部外筆画:7

【廣韻】里之切【集韻】陵之切,音离。【玉篇】似貓。【詩·豳風】取彼狐狸,爲公子裘。【禮·內則】狸去正脊。【左傳·襄十四年】狐狸所居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子獨不見狸狌乎。身而伏,以敖者。
【徐無鬼】是狸德也。
【史記·封禪書】狸首者,諸侯之不來者。【註】徐廣曰:狸,一名不來。
【揚子·方言】貔,關西謂之狸。
【史記·封禪書】殺一狸牛,以爲俎豆牢具。◎按註作犛牛,當與犛通。

「狸」说文解字
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狸”字头,请参考“貍”字:) 【卷九】【豸】
伏獸,似貙。从豸里聲。里之切
伏獸。似貙。伏獸,謂善伏之獸。鄭注大射云:貍首。逸詩:貍之言不來也。其詩有射諸矦首不朝者之言,因以名篇。皇偘以爲舊解云:貍之取物,則伏下其頭,然後必得,言射亦必中,如貍之取物矣。上文云貙似貍,此云貍似貙。言二物相似,卽俗所謂野貓。从豸。里聲。里之切。一部。
最近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