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工具

『毌』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解释

【辰集下 • 毋】毌 ·康熙筆画:4 ·部外筆画:0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古丸切,音冠。【說文】穿物持之也。从一橫貫,象寶貨之形。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古玩切,音貫。義同。通作貫。
毌丘,地名。【史記·田完世家】宣公伐衞,取毌丘。【註】索隱曰:毌,音貫。毌丘,古國名。衞之邑。今作毌者,字殘缺耳。正義曰:《括地志》云:故貫城卽古貫國,今名濛澤城,在曹州濟陰縣南。
【字彙補】按《古音畧》貫高之貫音冠,本毌丘,複姓,後去丘爲毌氏。
作貫氏。魏有毌丘儉,今多呼爲父母之母,非也。據此,則毌丘氏當从沽歡切之毌字,不當从微夫切之毋字矣。其誤已久,不可不辨。 與毋、母俱別。

「毌」说文解字

【卷七】【毌】
穿物持之也。从一橫貫,象寶貨之形。凡毌之屬皆从毌。讀若冠。古丸切
(毌)穿物持之也。从一橫𫩏。各本𫩏作貫,淺人所改也,今正。𫩏象寶貨之形。各本脫𫩏,今補。𫩏者寶貨之形。獨言寶貨者,例其餘,一者所以䆤而持之也。古貫穿用此字,今貫行而毌廢矣。毌之用廣,如𠕪下云以物横毌鼎耳而舉之也,軸下云所以持輪也皆是。貫之用專,後有串字,有丳字皆毌之變也。毌不見於經傳,惟田完世家宣公取毌丘。索隱曰:毌音貫。凡毌之屬皆从毌。讀若冠。古丸切。十四部。
最近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