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工具

『愠』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解释

【卯集上 • 心】愠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9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於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紆問切,音蕰。【說文】怒也。本作慍。【廣韻】恚也。【倉頡篇】恨也。【詩·邶風】愠于羣小。
【集韻】委隕切【韻會】委粉切,音惲。心所蕰積也。
或作蘊。【詩·檜風】我心蘊結兮。
【集韻】鄔本切【韻會】烏本切,音穩。愠愉,煩憒也。 亦作菀。【詩·小雅】我心菀結。【註】徐音於阮反。
【集韻】紆勿切,音鬱。心所鬱積也。或作惌,省作宛。【史記·倉公傳】宛篤不發。
叶於云切,音煴。【虞舜南風歌】南風之薰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。 昷心爲愠,含怒意。或解含悶,非。
(慍)【正韻】愠本字。◎按《說文》从心聲。《正字通》从昷,以从爲譌,非。

「愠」说文解字
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愠”字头,请参考“慍”字:) 【卷十】【心】
怒也。从心𥁕聲。於問切
怨也。怨各本作怒。大雅緜傳曰。愠、恚也。正義云。說文愠、怨也。恚、怒也。有怨者必怒之。故以愠爲恚。然則唐初本作怨甚明。車舝。以慰我心。韓詩作以愠我心。愠、恚也。與毛緜傳合。毛閒關傳曰。慰、怨也。葢毛詩亦作愠。後人譌爲慰耳。从心。𥁕聲。於問切。十三部。
最近查询